淮安市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其他地區(qū)無須注冊,完全免費,只要2步,立即發(fā)布信息
首頁 > 淮安旅游 > 邂逅東大街,走進舊時光

邂逅東大街,走進舊時光

發(fā)布時間: 2024-07-05 09:55  關注度:2341評 論  轉 發(fā)  收 藏  打 印
導讀:東大街是清江浦乃至淮安市的代表性古街之一,隨漕運而興,見證了清江浦六百余年的歷史變遷,承載著淮安人的美好記憶。據《淮安府志》《清河縣志》《淮陰市志》等記載:明代時,現東大街向西至西大街的草市口稱為“工部前街”,因督造漕船的工部分司設于此而得名;清代,因位于里運河之南,又被稱為“里河南岸大街”“河南大街”或直接稱為“大街”;1865年,被稱為“東門大街”;1958年,博古路向南拓寬為淮海南路,東門大街的東門至博古路段被稱為“東大街”。

晨光喚醒沉睡的老街,人群熙熙攘攘,繁華熱鬧,鮮艷醒目的店鋪招牌和改造后的懷舊主題景觀小品為東大街增添了活力。

東大街是清江浦乃至淮安市的代表性古街之一,隨漕運而興,見證了清江浦六百余年的歷史變遷,承載著淮安人的美好記憶。據《淮安府志》《清河縣志》《淮陰市志》等記載:明代時,現東大街向西至西大街的草市口稱為“工部前街”,因督造漕船的工部分司設于此而得名;清代,因位于里運河之南,又被稱為“里河南岸大街”“河南大街”或直接稱為“大街”;1865年,被稱為“東門大街”;1958年,博古路向南拓寬為淮海南路,東門大街的東門至博古路段被稱為“東大街”。

image.png

“過東門大街,清江唯一之鬧市也,四鄉(xiāng)打年貨者圍之數重,密不通風!蔽膶W史家張煦侯在《淮陰風土記》中這樣記載東大街的繁榮景象。當時街道兩旁有洋廣貨店、銀樓、綢布莊、衣裝店、藥店、鞋帽店、錢莊、瓷器鋪、雜貨莊、飯店、米行等上百家商鋪,尤以綢布業(yè)為盛。至20世紀80年代,東大街依舊是淮陰城最主要的商業(yè)中心,也是市民逛街購物的首選之地。

image.png

東大街巷子眾多,人文氣息濃厚。東大街北向巷道有大源巷、廳門巷、堂子巷、水巷、雙橋巷。大源巷口有楣額,漢隸石刻“源遠流長”四字,巷內有淮上名士王叔相故居,巷口“大綸襪莊”是著名劇作家陳白塵的故居,他兒時曾在對面進彩巷的一家私塾館求學。進彩巷斜對面是廳門口,得名于清代設于此處的里河廳,相傳里河廳所在地原為明初陳瑄所建的總督漕運府別署,故又稱為漕運門。東大街南向巷道有紀家樓巷、進彩巷、空心街、菜市巷、守府巷、博古巷。其東偏北及以北地段為老菜市口,是淮陰城內最早最大的菜市場。

image.png

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商業(yè)中心的轉移,東大街逐漸沉寂,繁華不再。2023年,我市啟動東大街改造工程,在翻新設施的基礎上,以“最憶1980”為主題,重現東大街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繁榮景象。

年初,東大街改造完成,以煥然一新的姿態(tài)展現在人們面前。新鋪設的地面干凈整潔,人行道和快車道分明,寬闊平坦。路燈下紅色的燈籠古色古香,一系列景觀小品和陸續(xù)出新的店鋪招牌分外別致。隨處可見的復古元素、眾多特色小店以及面向年輕消費群體的潮流業(yè)態(tài),讓東大街充滿生活味,讓市民覓得歸屬感。

■融媒體記者 潘夢潔 劉志鈞 徐天魁,通 訊 員 張景國 孫銀鳳

聲明:淮安114網(svartography.com)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網新聞網站,淮安114網不生產、不制造新聞,僅為淮安本地網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如有侵犯您的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