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其他地區(qū)無須注冊,完全免費,只要2步,立即發(fā)布信息
首頁 > 人物訪談 > 心里裝著患者,他在科研路上動力滿滿——記市一院科研處處長王其龍

心里裝著患者,他在科研路上動力滿滿——記市一院科研處處長王其龍

發(fā)布時間: 2023-08-24 09:20  關注度:2546評 論  轉 發(fā)  收 藏  打 印
導讀:王其龍出生于山西大同, 2011年從武漢大學博士畢業(yè),同年赴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做博士后研究,2015年放棄國外優(yōu)厚待遇回國,來到淮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從事腫瘤免疫方面的科研工作,現任淮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科研處處長,中心實驗室主任,腫瘤中心、食管癌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腫瘤納米靶向載藥系統的研究工作。

“雖然淮安和美國對我來說都是異鄉(xiāng),但回到了祖國,心里才算有了歸屬,就算一切從零開始,我也覺得在這里大有可為!蓖跗潺埖倪@番話讓人印象深刻。他出生于山西大同, 2011年從武漢大學博士畢業(yè),同年赴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做博士后研究,2015年放棄國外優(yōu)厚待遇回國,來到淮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從事腫瘤免疫方面的科研工作,現任淮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科研處處長,中心實驗室主任,腫瘤中心、食管癌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腫瘤納米靶向載藥系統的研究工作。

海外求學勇攀高峰

王其龍本科就讀于山西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求學過程中對基礎性研究產生了濃厚興趣,后考入武漢大學基礎醫(yī)學院深造,師從國內著名免疫學專家章曉聯教授。“雖然我對感染免疫,也就是傳染性疾病的防治感興趣,但對我來說畢竟是全新的學科,接觸了一段時間后才逐漸了解。”通過勤奮鉆研,王其龍很快在這一領域嶄露頭角,2009年獲第15屆美國神經藥理免疫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青年研究者獎,2010年獲全國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免疫學術研討會青年論壇優(yōu)秀論文獎。他的研究為小分子核酸適配體藥物在結核治療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也為結核的治療提供了新的策略,對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攻讀碩博期間王其龍的多項研究成果引起學術界重視,畢業(yè)時包括他的母校武漢大學在內的多家高校聘請他任教。經過考慮,他決定出國繼續(xù)深造。美國耶魯大學和路易斯維爾大學同時向他拋出橄欖枝,最終他選擇后者,跟隨美國著名免疫學專家張皇閣教授從事新型腫瘤化療藥物靶向遞送系統的研究!翱紤]到腫瘤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如果能在這方面有所突破的話,可以讓更多患者受益,所以我從感染免疫研究轉入腫瘤免疫學研究!蓖跗潺堈f。

潛心科研成果豐碩

藥物療效的發(fā)揮需要依托藥物載體,藥物載體是一種能夠改變藥物進入人體的方式和在體內的分布、控制藥物的釋放速度并將藥物輸送到指定器官的體系,優(yōu)質的藥物載體可以提高藥物的利用率、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的化療藥物載體材料基本都為人工合成,雖能對抗腫瘤,但對人體的毒副作用比較大,且價格昂貴。王其龍一直致力于制備一種天然無毒性且價格低廉的藥物載體。

“最初的想法很明確,希望可以從平時吃的蔬菜或水果中提取,這樣就不會對人體有害。”一時間,王其龍的實驗室里擺滿了蘋果、香蕉、西紅柿、土豆等各種蔬果,別人來參觀時說他的實驗室像蔬果市場。他和同事前前后后買了十幾種蔬果進行研究,每個蔬果品種的試驗都要經過提成、分析、制備等多道程序,再等到送去完成鑒定,需要大半年的時間。每次試驗王其龍和同事們都滿懷期待,但做了一年多,結果卻讓人失望。不過他表示:“雖然失敗的一瞬間會讓我們很痛苦,甚至產生自我懷疑,但做科研不是一件可以急功近利的事,需要長時間的摸索與沉淀!彼f。

經過數次失敗,2013年,王其龍終于成功從葡萄柚中提取制備出無毒、高效的新型藥物載體GNVs,該載體可有效攜帶化療藥物、小分子核酸藥物等,同時可通過對該載體的修飾如攜帶葉酸等提高靶向遞送效果,進而實現有效的腫瘤靶向殺傷作用。該載體制備工藝簡單且成本低廉,開創(chuàng)了納米載體研究的新領域。該研究成果發(fā)表后,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等30多家機構和媒體相繼進行專題報道。王其龍以該載體為基礎,又制備了高表達炎性受體及細胞黏附相關分子的活化白細胞膜包被的葡萄柚脂質載體IGNVs。增加的白細胞膜“偽裝”既減少了機體對載體的免疫清除,又實現了個體化化療藥物及其他治療制劑的腫瘤靶向遞送,顯著提高了腫瘤的靶向治療效果。該成果發(fā)表于國際腫瘤學權威雜志《Cancer Research》,再次引起醫(yī)療界高度關注。

扎根淮安再譜新章

王其龍的妻子張莉2012年來到美國從事博士后研究。當時王其龍已經找到比較不錯的工作,他們本可以在美國長久定居,但最終依然選擇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國。2015年王其龍帶著妻兒一起回國,國內多家醫(yī)學院校向他發(fā)出了任職邀請。雖然高校的科研基礎比較好,配套設施也比較完善,但王其龍更希望能將研究成果進行臨床轉化,讓患者直接受益,于是他選擇了淮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雖然有心理準備,但當時市一院的科研條件還是給他出了很大難題。醫(yī)院的中心實驗室主要為臨床服務,并沒有他實驗所需要的設備,也暫時騰不出獨立的地方給他搞研究。他只能到處跑著做實驗,和別人合作,借別人的地方,動物實驗到武漢大學,納米材料實驗再去中南大學,想著辦法把工作先開展起來。

“后來醫(yī)院騰出來這塊地方給我做腫瘤實驗室,不過當時實驗室只有我一個人,一個垃圾桶、一把椅子都需要自己去申請再拿過來!蓖跗潺埿χf,“醫(yī)院對科研很重視,在了解到我的困難后,向上級部門申請綠色通道,縮短了采購周期,把我需要的設備都配齊了,即使放到高;蛘呤〖壢揍t(yī)院,能有這么大的支持力度都是很不容易的!

王其龍組建了以新型納米遞送載體為研究重點的“納米醫(yī)學轉化研究實驗室”, 利用前期研究工作所掌握的核心技術,結合前期適配體藥物以及植物脂質納米遞送載體的研究成果,致力于研制一種新型“綠色”納米藥物遞送系統,為腫瘤精準治療提供新的策略,同時開展空心碳納米載體的研究工作,以提高化療藥物的利用率,實現更有效的抗腫瘤效果。

談到未來,王其龍信心滿滿,表示將一如既往地保持開拓精神,勤奮工作,努力為醫(yī)院的科研事業(yè)和患者的康復貢獻力量。

(王樹文)

聲明:淮安114網(svartography.com)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網新聞網站,淮安114網不生產、不制造新聞,僅為淮安本地網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如有侵犯您的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